黄沙瑶族乡人大把好“四关”发展贫困村烘干产业

来源:黄沙瑶族乡人大   作者:李哲   发布时间:2020-4-17

 临桂区黄沙瑶族乡翻水村是自治区“十三五”贫困村,有贫困户74户253人,还有3户12人未脱贫。在2020年脱贫摘帽决胜年,黄沙瑶族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好设施、原料、带贫、人力四大关开拓烘干产业新发展,为翻水村群众稳定增收,如期脱贫摘帽提供新动能。

 谋划筹资,把好设施关。今年2月,黄沙瑶族乡人大派出人大代表产业指导团为翻水村精准施策,提出烘干产品延伸产业链的举措。合理运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个月内火速搭建270平米大棚厂房,购置配备两台烘干机和一台压榨机,为烘干产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目前,翻水村烘干厂房一次可烘干2吨鲜竹笋,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

 变废为宝,把好原料关。人大指导团精选烘干产业原料,以长不高的兰竹笋为主,挖采不影响原有竹林繁盛,形成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立足于黄沙瑶族乡森林覆盖率98%的天然优势,竹笋原料采集起来快捷且量大,每户人家平均每天可挖300斤,充分保障原料供应。

 双管齐下,把好带贫关。通过“人大联络站+合作社+务工”模式,强化产业带贫效应。人大代表志愿者向贫困户宣传烘干厂房的原料需求,合作社与10余户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收购贫困户上山挖采的新鲜竹笋,采用先登记在册、后银行转账的模式,确保资金往来严谨合规。按照剥笋、煮笋、脱水、切笋到烘干的生产流程,合理安排5名贫困户的临时加工就业岗位,缓解疫情阻击战后半场的就业困境。

 代表引领,把好人力关。发挥人大代表先锋模范作用,以“人大代表+贫困户”的人员基础组建4个加工小组,明确分工,紧密轮转。依托“互联网+”新业态,通过工作群直播以及朋友圈分享的方式,宣传弘扬勤劳奉献、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营造互相鼓励、干劲十足的工作氛围,不断吸引更多人大代表志愿者和村民加入产业发展队伍中。自厂房投入使用以来,有8名人大代表志愿者和5名贫困户参与到加工奋战中,每天烘干2吨竹笋,制成200斤笋干,代表与群众齐心协力,焕发强大动能。

Copyright (c) 2012-2013 临桂县人大常委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桂林电信热线运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桂ICP备12005880号-1
电话: 传真: 地址:临桂县人大常委会(541100) 您是第:251973位浏览者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