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亏的人大代表余连德
——记临桂县五通镇西塘村人大代表余连德
支书余连德(前)指导农户冬季保果技术
在临桂县五通镇西塘村委采访时,听到群众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余连德是一个吃得亏的人民代表”。群众用朴实的语言给余连德做出了评价。余连德2005年6月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他已连续3届当选县人大代表。这位身材并不高大的中年汉子,以退伍军人刚毅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900元增长到2012年的7180元,农民新居一幢幢拔地而起,村村通了广播电视和公路,完成了西塘村农田基础设施田园化建设,解决了农民耕田“放水难”和“通路难”的问题,为西塘村撑起了发展的一片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如何发展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这是余连德一直挂在心上的。为此他多方苦苦寻找脱贫致富的良方,他和县烟草公司联系,带领群众发展烤烟种植。不懂技术,就自费买来科技书籍,苦心钻研,并聘请有关技术人员现场传授村民技术,请技术员上课的吃用全有余连德承担。群众掌握了有关技术,全村种植烤烟就达400多亩,收入达200多万元。
2010年,经过分析市场,他看准了绿化苗木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和有绿苗目种植经验的镇人大代表韦松林一起带领群众发展绿化苗木种植。如何才能让群众相信自己,说一干,道一万,不如自己带头干,他们首先自己建起了绿化苗目示范基地,并认真钻研苗木培植技术,如今他们的绿化苗木示范基地已有300多亩,年收入达近20万元。通过带头搞示范,村民们纷纷效仿,全村的绿化苗木很快发展到1000多亩。这时他们忙得不亦乐手,不但传授村民们如何培植苗木技术,还跑到《中国绿色时报》登起了销售广告,并请人帮忙制作了网页引来了各地老板,带动了村里绿化苗木的热销。现在,全村每年靠卖绿化苗木的纯收入就有100多万元,近百户农户依靠其走上了致富道路。
柑桔、夏橙是西塘村传统支柱产业,为扶强传统支柱产业,他带领村里党员,成立了西塘村柑桔协会,协会以人大代表和村干为骨干,在技术、销售等方面形成统一联合体,这样提高了村里柑桔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风险。现在村里的柑桔每年都不愁卖,还销到了俄罗斯。
在余连德的带领下,如今西塘村形成了以柑桔、夏橙、甘蔗为龙头的传统支柱产业,以绿化苗木、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新兴产业,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长期以来,西干渠老化,漏水严重,农田放水难,各村因放生问题时而发生矛盾,成为制约西塘发展的“瓶颈”和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难题。为此,余连德多方争取项目。2009年,西塘村完成了农田基础设施田园化建设,西干渠实施了三面光,宽阔平整的机耕路通向各片农田,农民再也不用为农田放水发愁,这一项目的建设完成,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为修通通往村外的水泥路,争取上级支持,他不知跑了多少地方,村民们自筹资金20多万元不用说,还积极跑外面募集资金近20万元。为了解决修路占用邻村农田问题,他还苦口婆心到邻村做村民思想工作。功夫不负责有心人,2013年,一条3公里的宽阔了水泥通进了余家山,村民们欢呼雀跃,要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这不仅是一条通往康庄大道的致富路,还是一条人民代表与选民的“连心路”。
泉水妙村长期以来当地群众笑称之为“台湾岛”,因为该村连机耕路都不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的只能靠肩挑背扛运往外面,制约了该村的发展。去年,在县镇人大代表的协调下,召开该村及邻村北塘的村民会议,经过磋商勾通,解决了扩宽机耕路的占地问题,帮助泉水妙村完成了通公路的愿望,历史性地帮助该村180多户农民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此外,余连德代表还带领全体群众,自力更生,完成了西岭200多户村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重修了村委办公楼,完善了村委办公条件;自发修村道3条,使全村的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极大改善,解决了西塘村“行路工程,饮水难,放水难”的“三难”问题。如今的西塘村、栋栋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条条平整的村道通往各村各寨,西塘村委的群众在余支书的带领下,正昂首阔步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