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平:带领村民奔富路的人大代表

来源:两江镇政府   作者:谢新明   发布时间:2014-6-20

在大家眼里,乡村医生特别是村医,似乎都是收入低,生活相对艰辛,但临桂县两江镇保全村委上龙村43岁的廖桂平,在村里可算一个人物,因为他不仅是村里的医生,前几年还增加了几个特殊的身份———镇人大代表、村民小组长。

坚持信念,当21年村医服务村民

1993年,廖桂平从卫校毕业后就来到保全村委的医疗室当起了村医,当时的生活水平不高,工资也就100多块,到了2006年也只有五六百块,和村里的人均收入差不多。

为了生计,虽然每天都要出诊,但廖桂平也没有放弃农活,特别是结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必须每天早上6点起来先干一两个小时的农活,然后8点多就来到2公里外的村委诊所为村民看病,中午回来匆忙吃饭后又返回到诊所上班。

婚后,随着小孩出生,家里的经济负担加重。看到他的收入还是没什么变化,妻子几次劝说他别干村医了,根本赚不到钱,养家都困难,为此,两口子还吵了不少次架。

“给村民看病久了也有了感情。”他说,如果他不当医生,看到熟悉的村民看病困难,自己于心不忍,所以就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来帮助过多少人看好病,他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得到过他帮助的人却不会忘记他,“廖医生真是好人”——是大家常常对他最高的评价。

种水果,带领村民快速致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村子都搞起了种养,而廖桂平所在的村子还基本只是搞原始的水稻种植,房子基本都是泥巴房,比起其他村子落伍了不少。

他凭着当医生树立的威望被当选上了镇人大代表、村里的小组长。“怎样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呢?”经过外出考察,他决定种植金桔。开始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敢跟着种。为了种成功,廖桂平一有时间就出去学习技术,第二年,他的三四亩脆皮金桔就得了近一万元。

看到廖桂平种植成功,2008年,村民开始跟着他种植,这一年村里130户种植了300亩左右的水果,种的时候村民就担心,如果卖不出去怎么办。

“先卖你们的,后卖我的。”廖桂平很清楚,穷怕了的村民输不起。为了帮村民种好水果并顺利销售出去,他经常外出学技术,学到了技术就教给村民。同时还学上网,查询相关的销售信息,并跟县相关部门联系,希望他们也帮忙发布信息。

2009年,村里的水果大量上市。这一年年底,大家的金桔卖了个好价钱,少的得了几千元,多的上万元,大家过了一个好年。

尝到了种植甜头后,村民更加信任廖桂平了。村里的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每年都发展几百亩,现在村里的地都不够用了,一些村民还到外面租地种植,整个村子种植了1500多亩水果,平均每户10多亩,最多的种植了七八十亩,每年村里卖水果的收入就有几百万元。 如今,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五六千元,不少村民都建起了楼房。

“三管代表”,带领群众共筑中国梦

廖桂平既管村民健康也管村民“钱袋”,同时还是党的政策宣讲员,他以一个人大代表的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带领着上龙群众奔向幸福和谐的中国梦。

“现在全国上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解决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5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上龙采访,村上的广播“小喇叭”又响了起来,村长廖桂平用桂林方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宣讲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知识。

“广播室”实为上龙村的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中心,室内摆放着2个书柜,2个沙发,功放机、播放机、话筒干等播放器材净整洁的码放一起,“小喇叭”则放在距“广播室”不远的村长家4楼顶,所以方圆2公里内广播的内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在村门口的大树聊天的廖根生老人自豪地说:“现在全村的乡亲们每天都能听村长广播和播放的各种信息,有政策法规、农业信息、文艺娱乐、也有新闻,天气突变情况都能及时的通知到。每天听广播、聊广播的内容成了我们的生活的一个必备活动。”可见,大喇叭成了村民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受到众多群众的青睐。

廖桂平介绍说,他被群众推选为村长后,为了解决原来开会要敲锣喊人,以及集中开会耽误农活的问题,廖桂平用自己花钱买了套广播器材。除了开会通知以外,他每天还会利用下午休息的时间,给全村群众讲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水果种植技术或者利用广播协调一下邻里关系。所以他这个村长又成了群众的“宣讲员”、“辅导员”、“协调员”,“村长播音员”一干也就十多年,他的播音器材也换了一代又一代。

说起廖桂平,两江镇的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能帮群众看病,又可以带领大家致富,这个人大代表不简单。”

 

Copyright (c) 2012-2013 临桂县人大常委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桂林电信热线运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桂ICP备12005880号-1
电话: 传真: 地址:临桂县人大常委会(541100) 您是第:251973位浏览者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6号